莫愁湖位于南京市建鄴區(qū)外秦淮河西側(cè),景區(qū)總面積0.511平方千米,其中湖面面積0.323平方千米,陸地面積0.187平方千米,是南京主城區(qū)內(nèi)僅次于玄武湖的第二大湖泊,有“金陵第一名勝”的美譽。
六朝時期,長江南岸線北移,莫愁湖形成。南唐時期,時稱橫塘,因其依傍石頭城,亦稱石城湖。明朝初年,莫愁湖沿湖畔筑樓臺十余座;明朝中葉,莫愁湖為徐達后裔、魏國公徐氏別業(yè),成為金陵名園之一。清朝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莫愁湖進行大規(guī)模整治,沿湖修筑“郁金堂”等樓臺十余座;咸豐年間,建筑及花樹毀于戰(zhàn)火;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莫愁湖,湖景漸復(fù)舊觀。民國十八年(1929年),莫愁湖被辟為公園。
莫愁湖屬于淺水湖泊,由長江、秦淮河沖積平原的低洼處積水而成,原是秦淮河入江口河槽,因泥沙淤積而成湖。南北長約680米,東西寬約770米,湖面標高4米,主要功能為景觀水域和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已無調(diào)蓄能力。莫愁湖景區(qū)內(nèi)有莫愁女故居、郁金堂、蘇合廂、勝棋樓、華嚴庵、莫愁水院、棋文館、粵軍陣亡將士墓、抱月樓、海棠精品園、中日友好鳶尾園等主要景觀。
【歷史沿革】
六朝時期,長江沿南京城西側(cè)流過,與秦淮河匯合于石頭城下,莫愁湖是長江的一部分,后長江改道北移,留下大片淤積地與一系列沼澤、池塘與湖泊,莫愁湖即其中最大者。
南唐時期,時稱橫塘,因其依傍石頭城,故亦稱石城湖。
北宋《太平寰宇記》記載:“莫愁湖在三山門外,昔有妓盧莫愁家此,故名。”
南宋以前,莫愁湖所在的位置,正是長江中的白鷺洲。
明朝初年,莫愁湖進行了大規(guī)模開發(fā)建設(shè),沿湖畔筑樓臺十余座。相傳明太祖朱元璋與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對弈于勝棋樓,詔以為“湯沐邑”,并賜予徐達。
明中葉,莫愁湖為徐達后裔、魏國公徐氏別業(yè)。其園枕湖帶山,極具眺望之致,有“四美堂”、“勝棋樓”等亭閣樓榭,成為金陵名園之一。王世貞譽之為“故都之第一勝地”。狀元朱之蕃在其所擬“金陵四十景”中,將莫愁湖以“莫愁曠覽”列為“金陵第一名勝”。明亡后,莫愁湖一度衰敗、樓閣傾頹,廳榭坍塌。
清朝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寧知府李堯棟自捐俸銀復(fù)建郁金堂、蘇合廂,辟建湖心亭。樓臺間,湖沼畔,雜植花柳,斯湖復(fù)又盛隆,并以“莫愁煙雨”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鄭板橋贊嘆其景日:“湖柳如煙,湖云似夢,湖浪濃于酒”。
清朝咸豐六年(1856年),莫愁湖之建筑及花樹皆毀于戰(zhàn)火。
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直隸總督曾國藩修復(fù)湖心亭、勝棋樓、郁金堂、賞荷亭、光華亭等,并廣植花柳及蓮荷、荷花,成為莫愁湖又一景觀。
民國元年(1912年),粵軍揮師北伐成功后,為紀念犧牲的將士,將61位陣亡將士遺骸運回南京,安葬于莫愁湖南岸。
民國三年(1914年),巡按韓國鈞撥官錢修葺樓臺,并于湖西南隅拓地筑亭,帶以小池,編茅引泉,景觀尤佳。
民國十七年(1928年)12月14日,南京特別市市政府公園管理處接管莫愁湖,并辟為公園,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重修。
1951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將莫愁湖列為“第一區(qū)人民公園”。
1972年,莫愁湖公園確定為開放單位。
2019年8月1日,閉園改造近一年的莫愁湖重新開放。
2021年12月10日,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shè)廳、省財政廳印發(fā)《關(guān)于開展古典園林免費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莫愁湖被列為首批古典園林免費開放試點,于2022年1月1日起免費開放。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莫愁湖位于南京市建鄴區(qū)外秦淮河西側(cè),外形略呈三角形,周長5千米,景區(qū)總面積0.511平方千米,其中湖面面積0.323平方千米,陸地面積0.187平方千米,是南京主城區(qū)內(nèi)僅次于玄武湖的第二大湖泊。
地質(zhì)地貌
莫愁湖位于長江、秦淮河形成的沖積平原,地勢低下,北面長江,東面外秦淮河。莫愁湖是低地湖泊,由長江、秦淮河沖積平原的低洼處積水而成,原是秦淮河入江口河槽,因泥沙淤積而成湖。沖積平原的形成年代并不久,據(jù)歷史記載,在三國東吳以前,這里還是露出長江水面的幾處小沙洲。當時長江河床緊靠今日南京城墻的位置,以后江流外徙,秦淮河也向北延伸,沖積平原才逐漸向外擴展。由于地勢低下,地下水位高,低洼處就積水形成湖泊。
水文特征
莫愁湖屬于淺水湖泊,南北長約680米,東西寬約770米,湖面標高4米,湖的東北角有兩處雨水排放口。莫愁湖范圍內(nèi)年降雨量約為78.54萬立方米,湖體年蒸發(fā)量約47.56萬立方米,2015、2016年莫愁湖年排水量分別約為32.98、39.89萬立方米。莫愁湖主要功能為景觀水域和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已無調(diào)蓄能力。
氣候特點
莫愁湖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夏熱冬冷,春秋兩季歷時短暫,雨量集中,春濕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
莫愁湖年平均氣溫在15℃,全年七、八月份最熱,歷年七、八月份最高氣溫32—38℃左右,以一月份最冷,歷年一月份平均最低氣溫-1.5℃,極端最高氣溫43℃,極端最低氣溫-14℃,最大凍土深度9—10厘米,無霜期230天左右。全年日照1989.2小時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124毫米,降水日124.2天,雨季集中在6一8月份,雨量占全年50%以上,從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相對濕度最大(76%—81%),陰雨天較多,這就是江南的梅雨季節(jié)。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莫愁湖有中華秋沙鴨、白鶴、小天鵝、灰鶴、紅腹錦雞、水獺、虎紋蛙等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有各類昆蟲近80種,其中有叉犀金龜、田鱉、中華奧鍬甲、烏木白大蠶蛾等二、三級國家保護昆蟲8種,有魚類70種。
植物資源
莫愁湖有各類野生植物100多種,其中有水蕨、蓮、野菱、銀杏、水杉、樟樹、紅椿、喜樹、核桃、黃蓮、青檀、紫莖、猬實等一、二、三級國家保護植物13種。
莫愁湖周圍地勢低洼,自古多植楊柳,湖泊中栽荷蓮,荷花與肥藕為第二綠化景觀。1964年配合地形改造,植花木1259株,其中沿湖岸增補植垂柳131株,陸地植以海棠類為主的花木,共植貼梗海棠30株、西府海棠200株、垂絲海棠350株,有17個品種1235株海棠,垂柳209株。此后引進觀葉植物200余種,有120余種適應(yīng)南京地區(qū)生長。其中有秋海棠40種,天南星科、鳳梨科50余種。
【主要景點】
莫愁女故居
莫愁女故居建筑群包括郁金堂、蘇合廂,該組建筑始建于明朝中葉。莫愁女故居位于勝棋樓之西,比勝棋樓矮半層,取之為男尊女卑的建筑風格。蘇合廂位于郁金堂正南,蘇合廂與郁金堂通過四合院連為一體。今院內(nèi)墻壁上嵌有清人書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歌》、清人繪莫愁小像、郭沫若詩詞等書畫碑刻。清乾隆五十八年(1846年),江寧知府李堯棟捐俸重修莫愁湖時始名。同治十年(1871年),兩江總督曾國藩重建。
郁金堂
郁金堂位于勝棋樓之西,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時期。郁金堂面闊六間,進深二間,磚木結(jié)構(gòu),后進為卷棚頂,建筑面積162.79平方米。清朝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建郁金堂;咸豐年間,毀于戰(zhàn)火;同治十年(1871年),曾國藩重建郁金堂;民國二十年(1931年),郁金堂復(fù)遭水淹。翌年,南京市長石瑛重修。1959年,將郁金堂建筑格局改為背水面南。1981年劉海粟行書“郁金堂”木刻置堂上。郁金堂西是南北兩廳,東西有回廊環(huán)繞的賞荷亭,中間是荷花池,池中石上有一座2米多高的漢白玉莫愁女塑像。相傳南齊時盧家女莫愁居此,莫愁女喜郁金之香,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歌》“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可以為證,郁金堂之名即得自該詩。
蘇合廂
蘇合廂位于郁金堂正南,“蘇合廂”之名,取自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歌》“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一詩中。蘇合廂與郁金堂通過四合院連為一體,建筑面積111.10平方米,磚木結(jié)構(gòu)。清朝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江寧知府李堯棟主持修建。1959年改建。內(nèi)懸掛有1914年陳祖庥的木刻楹聯(lián),四合院內(nèi)墻壁上則嵌有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歌》、清人朱柏容、今人郭沫若等人的碑刻詩詞,院內(nèi)古碑刻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莫愁水院
莫愁水院位于郁金堂四合院之西,由水院回廊、賞荷廳、四方亭、光華庭、江天小閣和觀魚池組成,水中植荷蓮,有磯石。水院回廊環(huán)水而建,串聯(lián)起院內(nèi)各建筑,面積139.53平方米,廊壁嵌有魯迅、錢松喦、林散之、費新我等人書法碑刻。賞荷廳位于水院北首,共四間,面積118.84平方米,磚木結(jié)構(gòu),墻壁亦有石刻碑銘。四方亭居水院西北角,高二層,建筑面積42.34平方米,清朝光緒十四年(1888年)建,原為木結(jié)構(gòu),1974年翻建,檐以下改為混合結(jié)構(gòu),頂部仍為木結(jié)構(gòu)!督鹆旯袍E名勝》云:“曾云閣有角樓,聳臨湖上,登眺極佳”。光華庭位于水院南首,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68.99平方米,亭內(nèi)曾懸“月到風來閣”匾,現(xiàn)不存,今木刻楹聯(lián)曾廣照撰書。江天小閣,位于水院西北角,高兩層,曾為曾國藩憑眺感懷之處。觀魚池在水院中央,水中植荷養(yǎng)魚。1979年在池中磯石上置立漢白玉莫愁女雕像,像高2.1米,重2噸,作采桑歸狀。1981年由錢松喦隸書通水院門額“到此莫愁”。
勝棋樓
勝棋樓位于華嚴庵庭院北首,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勝棋樓坐北朝南,為明清風格的二層樓房,歇山頂,磚木結(jié)構(gòu),面闊五間,進深十一檁,建筑面積592.07平方米。相傳明太祖朱元璋與中山王徐達常在此下棋。清朝咸豐年間,勝棋樓毀于兵火。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曾國藩主持于原址復(fù)建勝棋樓。相傳原樓額為朱元璋親題,今門楣上“勝棋樓”三字,乃晚清進士、中興名臣、時任江寧布政使梅啟照所書。樓上中堂北壁掛有明太祖朱元璋畫像,南端掛有徐達畫像,正門與中堂問朱元璋徐達對弈處有模擬對弈局、古紅木家具擺設(shè)及范曾1980年繪《對弈圖》。木刻楹聯(lián)為長沙張兆鹿偉堂光緒癸未年題:“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王侯事業(yè)都如一局棋枰!
華嚴庵
華嚴庵位于莫愁湖大門正北,名來源于“華嚴經(jīng)”,為莫愁湖南岸的一座古剎。清朝乾隆初年,住持僧道成曾集合僧眾在此修行。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寧知府李堯棟重修華嚴庵。重修后的華嚴庵為三券廊拱門,磚木結(jié)構(gòu),有殿宇數(shù)十間,勝棋樓、郁金堂、抱月樓、湖心亭亦在庵內(nèi)。道光年間,邑人姚氏對華嚴庵進行了擴建,華嚴庵共有殿宇四十八間。咸豐年間,華嚴庵毀于戰(zhàn)火。同治三年(1864年),曾國藩重修,時人別稱“妙嚴庵”。學者張文虎常與友人集于庵內(nèi),吟詩作賦。1959年移至景區(qū)大門正北落地重建。華嚴庵庵門建筑面闊三間,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97.58平方米,明清風格,大門懸掛陸鴻吉民國三年(1914)8月題楹聯(lián):“于此間得少佳趣微斯人吾與誰歸”,兩側(cè)置花崗石獅一對,庭院內(nèi)配以湖石假山,東院門有蕭嫻1981年隸書“采蓮齋”額。西側(cè)有回廊與勝棋樓相連。
抱月樓
抱月樓位于莫愁湖西南岸,由一亭一臺二角亭組成,是一座二層混合結(jié)構(gòu)的古典建筑,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樓亭臺基較高,臺基壁面鑲嵌著200余塊刻有水滸、三國故事之青石浮雕,倒覆蓮花瓣。建于1960年。抱月樓北側(cè)有三面臨水方圓600平方米之水上平臺,南側(cè)臨坡為古典舞臺,是景區(qū)舉辦文藝演出的主要活動場所。樓前的一對石獅,系1966年由南京市政府東大門遷此!氨г聵恰必翌~由書法家蕭嫻1981年題寫。1983年參照原設(shè)計圖建成,因其部分建筑構(gòu)件是由二郎廟拆移而來,故一度稱作“二郎廟”。抱月樓二樓是觀賞“莫愁煙雨”的佳處。
海棠精品園
海棠精品園位于莫愁湖西區(qū),占地面積約12600平方米。園內(nèi)栽植海棠近千株,四十多個品種。主要品種有龍形海棠、莫愁紅、長壽樂、貼梗海棠、東洋錦、世界一號、白雪公主、高樁一品香、北美海棠系列等。
棋文館
棋文館位于勝棋樓之東部,以弘揚莫愁湖內(nèi)傳承有緒的棋奕文化。勝棋樓名得自明太祖朱元璋與中山王徐達的弈棋,其歷史已有六百多年。受此影響,明清以來莫愁湖已成為歷代帝王將相、達官顯貴、富商巨賈、文人騷客弈棋交游的活動場所之一。
鄒魯碑亭
鄒魯碑亭位于莫愁湖南岸待渡亭西,又稱追思亭。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鄒魯受邀撰《重修建國粵軍陣亡將士墓記》一文,并刻石立于粵軍陣亡將士墓旁。1981年,重立鄒魯碑。2005年,新建八角重檐碑亭,稱為鄒魯碑亭。
古典家具館
古典家具館位于莫愁水院西側(cè),是典型的江南園林庭院建筑。館內(nèi)家具展覽分為三個廳堂,分類展出二百余件清代古典家具。這些家具選用酸枝、花梨上等木材制成。其種類多樣,有寶座、案幾、八仙桌、翰臺,還有棋桌、帶軸圓桌等,造型奇特,做工精巧。其中部分家具系成套展示,尤為珍貴。
莫愁楹聯(lián)長廊
莫愁楹聯(lián)長廊位于莫愁湖南岸,長125米,木結(jié)構(gòu),盛夏時節(jié),長廊兩側(cè)開滿的荷花,坐在船上遠望,長廊仿佛就在荷花之上。
賞荷榭
賞荷榭位于莫愁湖南部、竹林東側(cè),是典型的明清風格的水榭建制形式,其構(gòu)架是歇山建筑中的卷棚式木構(gòu)架,磚木結(jié)構(gòu),共3間,建筑面積115.57平方米,水面平臺100平方米,有雨花石拼鋪路54米至干道。賞荷榭坐西向東,南依翠竹林,北靠怪石嶙峋的石山,與對面的二水亭相互呼應(yīng)。水榭池之東有六角亭,1973年由建鄴會堂前遷至此。
待渡亭
待渡亭位于莫愁水院之西,古典建筑形式,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38.08平方米,并附建連廊,附建走廊面積54.6平方米,設(shè)渡湖心亭游船碼頭,沿湖畔有長500米、寬2米道板路。
五顯亭
五顯亭因臨近莫愁湖北面五顯庵而得名,五顯庵供奉五顯大帝,清初建,亭為六角二層磚木結(jié)構(gòu)。據(jù)《康熙府志》載:臨河水檻,周以高柳,為途人歇腳之處,極幽靜。內(nèi)秦淮河出西水關(guān)與外秦淮河匯合,繞莫愁湖由東向北入江,過去是金陵水上交通要津。
湖心亭
湖心亭位于湖東北部之湖心島上,磚木結(jié)構(gòu),四方八角,古典形式,建筑面積112.84平方米。亭周圍繞以100米道板路。
中日友好鳶尾園
中日友好鳶尾園位于院內(nèi)北圩水榭周邊,是中國首家品種最多、栽植規(guī)模最大的菖蒲專類園,占地10000平方米,以道路為界劃分為黃菖蒲栽植區(qū)、燕子花栽植區(qū)、溪蓀栽植區(qū)、品種栽植區(qū),有品種花菖蒲為214個、燕子花4個、溪蓀53個。鳶尾園自1995年建成以來,公園下大力加強對鳶尾的引種、繁殖和栽培管理工作,同時還注意加強文化交流,日本友人先后多次來公園進行技術(shù)指導(dǎo)并贈送新品種。
粵軍陣亡將士墓
粵軍陣亡將士墓位于水榭荷花池之北,始建于民國元年(1912年),占地面積208平方米,坐西朝東,青石結(jié)構(gòu),成圓拱形二層,下層高1米,直徑4米,有勒腳線,上層高1.3米,墓廓有長1.44米,寬1.04米長方形遺骸池,池口安放原烈士碑13塊。墓碑分碑座、碑身、碑頭三部分,碑身寬1.45米,高3.15米。正面嵌著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成仁”4字,碑后有黃興撰文粵軍殉難義士碑。墓前有石獅兩座,并鋪有7米長條石踏步7級,兩側(cè)各有高1米石柱6根,石柱間銜接著長1.44米,高0.65米石刻欄板,墓地全以條石鋪裝,圍以37.7米青磚圍墻。墓北首有汪偽時建無欄單拱石橋一座,架于內(nèi)塘至湖水道上,跨度5.8米,寬3.35米。1964年改城磚橋面為青石橋面。1991年加漢白玉橋欄。東南首亦有汪偽時建無欄單拱石橋一座,跨度5.5米,寬3.5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