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牡丹區(qū),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是菏澤唯一市轄行政區(qū),魯西南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牡丹區(qū)位于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中部偏西。西北隔黃河與河南省濮陽市交界, 東鄰巨野縣,南與定陶縣、曹縣接壤,西界東明縣,北與鄄城縣毗連,東北距濟南市220公里?偯娣e1432平方千米?側丝134.67萬人。是全國著名的“戲曲之鄉(xiāng)”、“書畫之鄉(xiāng)”、“武術之鄉(xiāng)”、“民間藝術之鄉(xiāng)” 和“中國牡丹城”。
行政區(qū)劃
牡丹區(qū)轄10個街道、14個鎮(zhèn):
街道: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北城街道、牡丹街道、丹陽街道、岳程街道、佃戶屯街道、何樓街道、萬福街道
鎮(zhèn):沙土鎮(zhèn)、吳店鎮(zhèn)、王浩屯鎮(zhèn)、黃堽鎮(zhèn)、都司鎮(zhèn)、高莊鎮(zhèn)、小留鎮(zhèn)、李村鎮(zhèn)、馬嶺崗鎮(zhèn)、安興鎮(zhèn)、大黃集鎮(zhèn)、呂陵鎮(zhèn)、胡集鎮(zhèn)、皇鎮(zhèn)鎮(zhèn)
歷史沿革
因境內盛產(chǎn)牡丹,且被譽為“牡丹之鄉(xiāng)”,故名牡丹區(qū)。
西周為曹國北境。秦屬東郡。西漢為句陽(治所在今菏澤市北12千米小留鎮(zhèn)) 、葭密(治所在市區(qū)西北12千米葭密寨)、呂都等縣地,均屬濟陰郡。東漢葭密、呂都2縣省入句陽縣,仍屬濟陰郡。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 于今市區(qū)置乘氏縣,屬濟陰郡。大業(yè)末年廢乘氏縣。唐武德四年(621年) 復置乘氏縣,屬曹州。北宋初屬曹州,崇寧元年(1102年)曹州升為興仁府,乘氏縣屬之。金大定六年(1166年)廢乘氏縣入濟陰縣,八年(1168年)濟陰縣城為黃河水淹沒,曹州與濟陰縣遂徙治所于故乘氏縣城(今菏澤市區(qū))。元濟陰縣仍屬曹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省濟陰縣入曹州。二年徙曹州治所于今曹縣城,四年降曹州為曹縣。正統(tǒng)十一年(1446年)復于故乘氏縣城置曹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曹州升為直隸州,十三年(1735年)曹州直隸州又升為曹州府,以原州治所在地置菏澤縣以為府治。1913年菏澤縣屬岱南道(翌年更名濟寧道)。
1949年8月南華、安陵2縣撤銷,大部并入菏澤縣,南華縣之一小部并入東明縣,菏澤縣屬新設的平原省菏澤專區(qū)。 同年3月原屬菏澤縣的菏澤城關區(qū)升為縣級,直屬于冀魯豫行政區(qū), 同年8月冀魯豫行政區(qū)撤銷,直屬平原省菏澤專區(qū),為專署駐地,至1953年8月改為菏澤城關鎮(zhèn),屬菏澤縣。1952年11月菏澤縣隨菏澤專區(qū)劃歸山東省。1958年12月菏澤專區(qū)撤銷,改屬濟寧專區(qū)。1959年7月復置菏澤專區(qū)(1967年改稱菏澤地區(qū)) ,菏澤縣仍為專署駐地。1960年1月撤銷菏澤縣,設立菏澤市。1963年3月撤市復縣。1983年8月撤銷菏澤縣,設立菏澤市。國務院2000年6月23日批準,撤銷菏澤地區(qū)和縣級菏澤市,設立地級菏澤市。菏澤市設立牡丹區(qū),以原縣級菏澤市的行政區(qū)域為牡丹區(qū)的行政區(qū)域。
自然地理
牡丹區(qū)屬黃河沖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坡度降為1/8000。受幾千年來黃河數(shù)次決口泛濫影響,形成了八大類型地貌,即河灘高地、沙丘高地、決口扇形地、坡地、淺平洼地、蝶形洼地、河槽地、背河槽洼地。土壤類型分潮土和白潮鹽土兩個類型,表層質地以輕壤質為主,砂壤質次之。
牡丹區(qū)屬暖溫帶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這里是黃河沖積平原,沃野千頃,水源充足,是全國著名的糧、棉、油、林、魯西黃牛、青山羊板皮生產(chǎn)基地和全國第一批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示范區(qū),也是全國最大的牡丹生產(chǎn)、科研、出口基地和觀賞旅游區(qū)。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地下礦藏儲量豐富,是中原油田、巨野煤田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jīng)濟概況
2011年,全區(qū)生產(chǎn)總值達到155億元,是2006年的2.1倍,二三產(chǎn)業(yè)比重五年提高8.9個百分點;千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chǎn)投資60億元,是2006年的2.7倍;地方財政收入12.6億元,是2006年的3.7倍;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40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6780元,年均分別增長15.1%和13.5%;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發(fā)展到225家,主營業(yè)務收入320億元,利稅45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5.2倍和10.2倍。
2011年,城市基礎設施五年完成工程建設152個,總投資32億元;2011年完成拆遷215萬平方米、建成310萬平方米、新開工406萬平方米、在建576萬平方米,開發(fā)面積是前四年的2倍多;高新區(qū)通車里程達60公里;高新化工園區(qū)“三橫兩縱”路網(wǎng)框架基本形成;小城鎮(zhèn)和新型農(nóng)村社區(qū)建設全面啟動,總投資51億元;城鎮(zhèn)化率達到40%,五年提高9個百分點。
2011年,民生事業(yè)顯著改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五年新增社會保險參保人數(shù)48萬人,征繳社會保險費24.6億元,新增城鎮(zhèn)就業(yè)61290人;五年共發(fā)放低保金1.64億元;五年完成城鄉(xiāng)中小學校舍投資4.42億元;公共衛(wèi)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人口出生率等全部在標準范圍之內;初步形成“區(qū)、鄉(xiāng)、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基礎設施
牡丹區(qū)交通發(fā)達,京九鐵路與新歐亞大陸橋在市區(qū)十字交匯,日東高速和洛鄭高速、德商高速在城區(qū)雙十字交匯,區(qū)內國道省道等干支公路四通八達,使這里成為呼南應北、承東接西的商貿(mào)物流中心。
電力通信設施完善,菏澤發(fā)電廠裝機容量達240萬千瓦,在建的陽淮50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工程橫跨全區(qū),現(xiàn)代化通信網(wǎng)覆蓋城鄉(xiāng)。海關、商檢、集裝箱站及出口專列全面配套營運,并建有公路、鐵路直通口岸。
豐富的資源,便利的交通,完善的設施,優(yōu)質的服務,使牡丹區(qū)成為山東黃金旅游熱線—“泰山攬勝,曲阜懷古,菏澤賞花”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牡丹區(qū)已迅速成為各類先進生產(chǎn)要素流入的“洼地”,外商竟相投資的熱土。相繼吸引了青啤集團、將軍集團、錦江集團、頤中集團、魯能集團、臺灣佳美集團、香港盈享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yè)前來投資興業(yè)。
旅游景點
曹州牡丹園:建于1982年,面積1200畝,是目前世界上品種最多,面積最大的牡丹園,集中了曹州牡丹傳古至今的發(fā)展成果,是曹州牡丹觀賞、旅游、生產(chǎn)、科研中心。它是在明清以來風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幾處牡丹園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如清道光年間的趙氏園、;h園,創(chuàng)于明代的毛花園,以及當時的鐵藜寨花園、大春家花園、軍門花園等。解放前,這些牡丹園多在連年戰(zhàn)亂中破壞殆盡,只留下星星點點的牡丹、芍藥。
古今園:距菏澤城最近,為明初洪武年間王梨莊王氏先人王猛創(chuàng)建,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幾代之后,戶口繁盛,人丁稠密,村周梅林森森,諸花俱備,人來其間,皆稱美里,遂將王莊村易名為“萬花村”。花園經(jīng)明末戰(zhàn)亂,常年失修,日漸荒蕪。到清乾隆年間,王梨莊歲貢王孜誦(號花村),捐資重修“萬花村”花園,除種植牡丹、芍藥外,又編制松坊、松獅、松馬、松猴、松鶴等,還發(fā)展各種樹樁盆景,花園面貌為之一新,獨具一格,游人絡繹不絕,名為“王氏花園”。后因天災人禍,花園又一度蕭條。清末,以王愈昌為首再次重修花園。和人工藝術造型于一爐,深受國內外游人的喜愛。
百花園:位于古今園北的洪廟村。清末郝省謙任曹州總團練時,大修牡丹園,周圍遍栽桃、梨、柿樹,搜集牡丹、芍藥稀有品種和各種奇花異草種于園內,并打井修塘,養(yǎng)殖金魚、鯉魚,名為“郝家花園”;ㄩ_時節(jié),車水馬龍,高朋滿座,繁盛一時。后因連遭戰(zhàn)亂,又加郝省謙遭官司,花園長期失修逐漸蕭條。民國時期,已成荒野。解放初,洪廟村花農(nóng)又在此種植牡丹、芍藥,逐步連片成方,1958年,正式建園,名為“洪廟花園”。1982年,政府再次撥款重建,命名為“百花園”。1990年,政府再次撥款,由南京園林設計院設計,對百花園進行擴建,更名為曹州百花園。
炫樂城游樂園:是全國首家以薰衣草為主題、以高科技為先導、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融異國風格建筑、郊野園林藝術和各類游藝設施于一體的大型現(xiàn)代化休閑娛樂場所、為家庭旅游首選,項目坐落于菏澤市北外環(huán)路中段,占地面積達14萬平方米,總投資2.3億元人民幣。全部設施建成后將成為周邊500公里內最大的游樂觀光場所。炫樂城一期共有游樂設施25項,包括大型摩天輪、過山車、大擺錘、激流勇進、旋轉木馬、鬼屋、飛龜、碰碰車、海盜船、炮城、迪斯科轉盤、瘋狂戰(zhàn)車、小飛俠、豪華轉馬、瘋狂老鼠、狂呼、太空漫步、激戰(zhàn)鯊魚島、歡樂旅行、自控飛機、搖頭飛椅、青蛙跳、迷你穿梭等。項目二期將新增香草園、卡丁車場、水上項目等。
基督教堂:位于石人東街153號,古稱曹州福音堂,1904年由美國邵成德牧師籌建。教堂東西方向長24米,南北跨度為12米,分上下兩層,占地300平方米,北有側門,講臺在堂內西邊,大門朝東,上有鐘樓、鐘聲響時可在10華里內聽到。堂內可容納信徒300余人。教堂改建后陸續(xù)建設牧師樓一座(三間兩層),廚房和靈修室等配房。文化大革命期間,宗教政策遭到破壞,教堂被毀。
曹州書畫院:位于菏澤城區(qū)廣福南街西側,建于1985年,占地1.6公頃,建筑面積9000平方米,為菏澤書畫研究、收藏、展覽活動的中心。書畫院建筑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現(xiàn)代園林風格,建有展廳、創(chuàng)作樓、晃媚版畫藝術陳列館、趙登禹紀念館、曹州書畫家作品陳列館、曹州碑廊和藝苑賓舍等,收藏作品近2000 幅。院內曹州碑林有碑刻400余塊,碑文作品以當代全國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為主。畫院西南、東墻內側建有碑廊,全長160米。畫院內還建有亭臺、假山、噴泉及各種花卉,景觀幽雅。
凝香園:也稱“正春園”,位于菏澤城東岳程辦事處岳樓行政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原為袁姓所有,稱“袁家堂”花園,后來袁家敗落,被明代萬歷三十八年進士,工部尚書,菏澤城東何樓村人何應瑞購得,又稱“何園”,著名的“何園白”、“何園紅”牡丹,為此園所出。這所花園一直繁延四百來年,據(jù)祖孫三代在這座花園當花工的劉老人講,一九三三年馮玉祥先生隱居泰山,為美化泰山,一次就從該園買去五百株臘梅。當時就連趙樓、李集“下廣”的大胡紅,也從此園所購?梢娔菚r“凝香園”花事之盛。何應瑞辭官回鄉(xiāng)后寫的七律《牡丹》,描繪了何園牡丹:“廿年夢想故園花,今到開時始到家。幾許新名添舊譜,因多舊種變新芽。搖風百態(tài)嬌無定,墜露叢芳影亂斜。為語東皇留醉客,好教晴日護丹霞。”直到一九三七年底,日寇侵占菏澤后才敗落下來。目前只剩下10多畝,專植牡丹不足3畝, 牡丹品種70多個,其他雜花40余種,如刺梅、刺桐、玉果、白果、凌霄、黃芽球、紫薇、月季、看石榴、木瓜、柿子、龍頭棗、鐵梗海棠等。園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幾百年的臘梅、紫丁香,千年翠蘭松和一塊假山石。“凝香園”附近的何應瑞墓地古柏成林,蒼郁參天。
民風民俗
從民俗文化看,菏澤市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國務院命名的“武術之鄉(xiāng)”、“書畫之鄉(xiāng)”和“戲曲之鄉(xiāng)”。
目前,全市武術種類達50多個,有各類武術組織及社團1800多個,武術館校41所,武術村1504個。鄆城、牡丹區(qū)、單縣、定陶等縣區(qū)被國家體委命名為“武術之鄉(xiāng)”。民族武館、宋江武校、東方武校、曹州武館等4處館校,在全國百處優(yōu)秀武術館校評審中列入優(yōu)秀行列,在校生均在1000人以上,宋江武校、曹州武館的在校生達4000多人。
熱愛書畫藝術的民風遍布全市城鄉(xiāng),全市有國家級書畫會員58人,省級會員600余人,市級會員2000多人,還擁有多處書畫創(chuàng)作專業(yè)村和書畫愛好專業(yè)村。
菏澤傳統(tǒng)地方戲曲劇種繁多。早在50年代,毛澤東、朱德、劉少奇、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就看過菏澤的地方戲曲,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歷屆全國及山東省戲曲匯演評比中,多次捧取大獎。現(xiàn)在有各種古樂、舞蹈、戲曲學校10余所,各種文化娛樂設施遍布城鄉(xiāng)。另外,菏澤還有古老的斗雞、斗羊等風俗。
菏澤民間工藝品種類多樣。著名的有菏澤魯錦、面塑、草條編等。其中菏澤魯錦是魯西南農(nóng)村的家紡布,可制作魯錦時裝、工藝品、壁掛等30多種飾品。菏澤面塑,歷史悠久,牡丹區(qū)的穆李村是有名的“面塑之鄉(xiāng)”,著名藝人李芳清等人曾到東南亞、中東、歐州和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獻藝。
為了保護和開發(fā)菏澤寶貴的民俗資源,山東省民俗學會于今年7月份在菏澤召開了全省民俗保護和開發(fā)研討會,對菏澤民俗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有意投入開發(fā)。
牡丹文化
牡丹在中國有數(shù)千年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從秦漢時以其藥用而載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開始,便形成了包括藥物學、植物學、園藝學、地理學、歷史學、文學、藝術、戲劇、民俗學等多種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它可以窺視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
牡丹文化是曹州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菏澤人民對牡丹有著特殊的感情,縣志記載:曹州“牡丹、芍藥各百余種,土人植之,動輒數(shù)十百畝,利厚于五谷。每當仲春花發(fā),出城迤東,連阡接陌,艷若蒸霞”。菏澤人對于種植牡丹,亦有一套成熟的技藝。尤其是解放后,他們通過嫁接、繁育,培植了無數(shù)的新品種。這里的人喜談牡丹,喜畫牡丹,喜寫牡丹,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牡丹的趣聞、故事。總之,菏澤人民的生活與牡丹密切相關。所以,作為曹州牡丹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即是有其濃郁的鄉(xiāng)土色彩。從流傳在民間的有關牡丹的傳說、故事,到文人墨客關于曹州牡丹的記述、提詠,從中都可以看出菏澤人民的生活習尚、性格特征等。那些遠離故鄉(xiāng)的游子,在懷念家鄉(xiāng)的詩文里,亦常以牡丹作為家鄉(xiāng)的象征而寄以無限的眷念之情。
曹州牡丹有著濃厚的旅游氛圍。明、清以來,曹州牡丹甲于海內。清承德乾《過毛氏園》詩云:“微吟小醉踏春行,瞥見園林百媚生。也有天姿曾識面,幾多國色不知名。芳菲莫怪美人妒,瀲滟應關花史情。坐久景閑心亦靜,綠楊深處傳流鶯。”由此詩可見,曹走亦是文人學士雅會品題之所。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即有兩篇寫及曹州牡丹。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曹州牡丹得到了長足得發(fā)展,與此相關的牡丹鄉(xiāng)旅游業(yè)亦是盛況空前。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菏澤國際牡丹花會,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游客、外商,洽談生意,賞花旅游,領略菏澤的風俗民情。所以說,菏澤牡丹花會市民俗文化的重要市場,通過它可以窺見牡丹文化的大概面目。
牡丹文化是曹州文化的一個獨特方面。它的內涵極為豐富。而且隨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它的內涵亦不斷拓寬、發(fā)展。研究牡丹文化,與經(jīng)濟建設的推進,與精神文明的創(chuàng)建,都有密切的關系。曹州牡丹文化,方興未艾,研究它的人越來越多,可以斷言,不久的將來,它不僅是菏澤人關注的一個方面,而且會成為國內研究家所矚目的一個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