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理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處于攀西資源開發(fā)區(qū)腹心,西連攀枝花,南與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鄰,扼川滇要沖,自古以來就是川西南與滇西及南亞商貿往來周轉重地,為古絲綢路必經要塞,素有“川滇鎖鑰”之稱。全縣轄50個鄉(xiāng)鎮(zhèn),304個行政村,幅員4522平方公里,總人口43.3萬。
行政區(qū)劃
會理縣轄3個街道、6個鎮(zhèn)、43個鄉(xiāng)、1個民族鄉(xiāng):
街道: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北關街道
鎮(zhèn):城關鎮(zhèn)、鹿廠鎮(zhèn)、黎溪鎮(zhèn)、通安鎮(zhèn)、太平鎮(zhèn)、益門鎮(zhèn)
鄉(xiāng):果元鄉(xiāng)、南閣鄉(xiāng)、內東鄉(xiāng)、老街鄉(xiāng)、外北鄉(xiāng)、彰冠鄉(xiāng)、愛民鄉(xiāng)、愛國鄉(xiāng)、鳳營鄉(xiāng)、白雞鄉(xiāng)、矮郎鄉(xiāng)、小黑箐鄉(xiāng)、河口鄉(xiāng)、中廠鄉(xiāng)、關河鄉(xiāng)、魚鲊鄉(xiāng)、綠水鄉(xiāng)、黎洪鄉(xiāng)、金雨鄉(xiāng)、樹堡鄉(xiāng)、江竹鄉(xiāng)、普隆鄉(xiāng)、竹箐鄉(xiāng)、新發(fā)鄉(xiāng)、楊家壩鄉(xiāng)、江普鄉(xiāng)、木古鄉(xiāng)、富樂鄉(xiāng)、海潮鄉(xiāng)、芭蕉鄉(xiāng)、橫山鄉(xiāng)、馬宗鄉(xiāng)、法坪鄉(xiāng)、槽元鄉(xiāng)、黃柏鄉(xiāng)、云甸鄉(xiāng)、倉田鄉(xiāng)、白果灣鄉(xiāng)、下村鄉(xiāng)、龍泉鄉(xiāng)、六華鄉(xiāng)、三地鄉(xiāng)、六民鄉(xiāng)
民族鄉(xiāng):新安傣族鄉(xiāng)
歷史沿革
漢置會無縣。唐設會川縣。會通河流經縣東,以川原并會為其所理而得名。元置會理州。1913年設縣。
歷史文化
會理歷史悠久,始建于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稱會無縣屬越嶲郡,晉為越嶲郡治,唐、宋時設會川都督府、會川府,元為會川路,明為會川衛(wèi),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改為會理州,民國二年(1912年)改州為縣,始稱會理縣。會理縣是省政府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首批對外開放縣?h城大量的明清建筑、寺廟、四合院的民居,老城的鐘鼓樓、城南白塔山文塔,成為會理悠久歷史文化的標志。會理的本地方言、民風民俗、各類小吃,受川滇文化交融,既有川味,又具滇風。1935年5月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在會理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為會理人民留下了長征精神的寶貴財富。
氣候資源
會理地處攀西資源開發(fā)腹心,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國土資源富集,全縣有耕地62.68萬畝,其中中低產田土38.2萬畝,另有可供開發(fā)宜農非耕地30萬畝。光熱資源十分豐富,光照強(年均日照2388小時),熱量豐富,年溫差小,無霜期長(241天),立體氣候特征明顯。糧食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洋芋;經濟作物以烤煙、石榴、蠶繭、甘蔗、早市蔬菜等為主。畜產品中的黑山羊、烏骨雞、瘦肉型豬、黃牛等具有很大的開發(fā)價值。另外,礦產資源、農業(yè)資源、水能資源、生物資源、旅游資源富集,素有“聚寶盆”、“攀西明珠”美譽。
全縣可使用土地面積44萬公頃,規(guī)劃中工業(yè)用地0.3萬公頃,商業(yè)用地0.2萬公頃,住宅用地0.5萬公頃,農業(yè)用地3.3萬公頃,林地及其它用地14.8萬公頃。
礦產資源富集,品種多,儲量大,埋藏淺,易開采。已探明的礦藏60多種,300多處。這些礦主要以鐵銅鉛鋅為主,鐵礦石保有儲量3.5億噸;其中釩鈦磁礦2.8億噸;銅金屬量117萬噸;鉛鋅金屬量112萬噸;錫金屬量6萬噸;鎳金屬量3萬噸;黃金金屬量6560公斤。此外,煤、高磷土、石英巖等非金屬礦的儲量也十分豐富。
會理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qū)的西南緣臺地干性常綠松、櫟亞區(qū)。森林資源豐富,全縣有森林面積257.7萬畝,森林覆蓋率37.4%。境內木本、草本、藤本和栽培植物105科,450余種,其中木本81科,372種。
縣境內水系發(fā)達,積水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42條,總積水面積4244平方公里,長999公里,出境流量75立方米/秒,河網密度22公里/百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212毫米,徑流深518毫米,年徑流總量23億立方米,地下水6億立方米。境內河流流量穩(wěn)定,天然落差大,開發(fā)建設具有淹沒少、投資省、動能指標好的特點。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達55.4萬千瓦,人均1.38萬千瓦,是世界人均的3.5倍,全國人均的4倍。水能開發(fā)有著極為廣闊的空間。
區(qū)位優(yōu)勢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州正南端,地處攀西資源開發(fā)區(qū)腹心,西連攀枝花,南與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鄰。自古以來就是川西南與滇西及南亞商貿往來周轉重地,為古絲綢南路必經要塞,古時有川滇鎖鑰之稱。近幾年來,會理縣各項經濟指標在涼山州17個縣市名列前茅。
經濟發(fā)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不懈地打基礎、立支柱,綜合開發(fā)地上地下資源,逐步把資源優(yōu)勢轉變?yōu)榻洕鷥?yōu)勢,不斷增強縣級經濟實力,初步形成了“一個基礎(糧食)、五根支柱產業(yè)(煙、桑、果、畜、礦)的經濟結構。”1999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1.57億元;工農業(yè)總產值18.04億元,其中工業(yè)總產值10.73億元,農業(yè)總產值73070萬元。糧食總產量4.106億斤;蠶繭產量5800擔;石榴總產量4311.4萬斤;年末各類牲畜存欄119.8萬頭(只);肉類總產量4.34萬噸;畜牧業(yè)總產值2.5億元;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總產值15.7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720萬元;基本建設新增固定資產8691萬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627萬元;財政收入11786萬元;年末各類存款余額83562萬元;城鄉(xiāng)居民儲蓄余額61010萬元;各項貸款余額45803萬元;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932元。
會理縣“十五”期間發(fā)展目標是:全縣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的發(fā)展速度,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和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初步形成,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為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基礎,成為攀西地區(qū)山川秀美和具有區(qū)域特色的經濟強縣,實現撤縣建市。具體目標是: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12.73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21.0億元(90不變價),年均增長10.5%;財政收入由2000年的1.3億元增加到2.0億元,年均增長10.8%;工農業(yè)總產值達到33億元,年均增長10.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50元,年均增長150元以上。“十五”期間,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總人口控制在44.6萬人以內。
企業(yè)介紹
會理縣三益復烤廠是由成都卷煙廠、西昌卷煙廠、會理煙草公司三家合辦的股份制企業(yè),擁有省內規(guī)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煙葉復烤生產線,產品市場前景極為廣闊,F有職工100余人,總資產1.6億元。1999年產值達2.7億元,利稅達6000多萬元,負債率27.8%。
拉拉銅礦。1999年產值達3976.4萬元,利稅達485萬元,總資產10827萬元。
會理鋅礦。1999年產值達5897萬元,利稅達737.3萬元,總資產15745.3萬元。
財通鐵鈦公司。投資5000多萬元于1999年10月建成,2000年4月正式投產,可日處理鐵精礦1000噸,年產鐵精礦20萬噸,原礦30萬噸。
銹水河鐵礦。投資1500多萬元,2000年7月正式投產,可日處理鐵精礦800噸,年產鐵精礦10萬噸,鈦精礦1萬噸。
基礎設施
縣城北距成昆鐵路永郎火車站78公里,南離金江火車站115公里。國道公路108線橫貫全境,通車里程856公里,其中,國、省道231公里,客運量268萬人,貨運量189萬噸。規(guī)劃建設中縣城城區(qū)面積15平方公里,“九五”期間大量投資、引資對縣城進行建設和改造,預計“十五”期末能夠順利撤縣建市。光纖通訊在全縣開通,電話總裝機容量已達10462戶,移動電話用戶數2404戶,因特網已在城鄉(xiāng)發(fā)展。有日供水1.6噸水廠1個,管道煤氣廠1個。
旅游資源
會理具有十分豐富的旅游資源,不僅有龍肘山萬畝杜鵑、國家皮劃艇高原訓練基地紅旗水庫、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理會議會址、皎平渡紅軍渡江遺址、“東巖瀑布、西巖滴水、南巖放光、北巖趟米”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而且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加之氣候宜人,夏無酷署,冬無嚴寒,四季如春,具有很大的旅游開發(fā)價值。歡迎朋友們來會理做客。
民族風情
會理是一個典型的民族散雜居縣,境內有漢、彝、傈僳、傣、回、白等22種民族,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全縣人口的16.6%,有全省唯一的傣族自治鄉(xiāng)。除16個少數民族聚居鄉(xiāng)外,其余33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兩種以上的民族居住。會理民風淳樸,風情獨特,其中尤以彝族、傣族風情最為獨特。在服飾、飲食、住宅、婚俗、喪葬、祀典、廟會、節(jié)日上極富地方特色,具有很大的旅游開發(fā)價值。
宗教信仰
縣境內現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種宗教,已開放活動場所13處,宗教教職人員13人,信教公民2萬余人。各宗教活動場所自覺遵守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堅持“自傳、自治、自養(yǎng)”的三自方針,依法從事宗教活動。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彼此尊重、和睦相處。全縣各種宗教簡介:佛教。唐代南詔時期,上座部佛教從滇西大理傳入會理縣,現保存較為完整的有白馬寺、報恩寺、文塔寺、飛來寺、白云寺等寺廟,教職人員7人,信教公民有6千多人。道教。清道光初年傳入會理縣,現有白云庵、老君廟2處活動場所,教職人員2人,信教公民600多人。天主教,1863年傳入會理縣,現有天主教堂2座,教職人員3人,信教公民6千余人;浇,光緒三十年(1904年)傳入會理縣,現有活動場所4處,教職人員3人,信教公民8千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