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查縣為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轄縣。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南部。東接林芝市朗縣,南連隆子縣、曲松縣,西至桑日縣,北達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加查縣南北長102.2公里,東西寬88.2公里,總面積4646平方公里。加查縣轄2個鎮(zhèn)、5個鄉(xiāng),行政區(qū)域面積為4430平方千米。加查縣戶籍人口為22977人。
加查,系藏語“漢鹽”之意。加查是吐蕃時期活動頻繁之地,屬塔布地區(qū)。1951年前分設加查宗和拉綏,為塔布工布總管所轄。1959年,將加查宗和拉綏合并為加查縣。
【行政區(qū)劃】
加查縣轄2個鎮(zhèn)、5個鄉(xiāng):
鎮(zhèn)鄉(xiāng):加查鎮(zhèn)、安繞鎮(zhèn)
鄉(xiāng):拉綏鄉(xiāng)、崔久鄉(xiāng)、壩鄉(xiāng)、冷達鄉(xiāng)、洛林鄉(xiāng)
【建置沿革】
至公元7世紀,著名的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先后兼并了境內諸部,建立了統(tǒng)一而強大的吐蕃王朝。當時衛(wèi)、藏地區(qū)分為“四茹”,包括加查一帶在內的達域被歸入“約茹”范圍,成為拱衛(wèi)吐蕃都城邏些(今拉薩)的左翼之地。 吐蕃王朝于公元9世紀分崩離析,西藏社會隨之進入一個漫長的分裂割據(jù)時期。這一期間各種政、教勢力亦先后滲入到加查一帶,并與本地割據(jù)勢力結合形成封建割據(jù)局面。 在西藏佛教“后弘期”時,最早出現(xiàn)于加查地區(qū)的重要教派勢力為寧瑪派,但其實際影響不大。約在公元12世紀前半葉,達波噶舉派的創(chuàng)始人、米拉日巴兩大弟子之一的索南仁欽(即達波拉杰)在加查境內的達拉崗布山創(chuàng)建達拉崗布寺,于此形成達波噶舉派的根本道場,并由此逐漸發(fā)展形成了達波噶舉派所謂“四大八小”各支系。 公元13世紀至16世紀,元、明兩代統(tǒng)治者先后在西藏地區(qū)設立了行政機構來加強其統(tǒng)治。在元代所設的“十三萬戶”中,加查地區(qū)屬于“牙里不藏思巴萬戶府”的統(tǒng)轄范圍。明代的帕竹王朝亦維持了整個衛(wèi)藏地區(qū)與中央政權之間的服屬關系,加查一帶則屬帕竹王朝的“答噶爾卜寨”統(tǒng)轄范圍。 至公元17世紀之后,佛教格魯派逐漸以其日益強大的勢力成為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系統(tǒng)。這期間由西藏地方政府在加查一帶分別設立了加查和拉綏兩個宗政權,由噶廈委派“宗本”進行行政管理,這一體制一直沿襲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前。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加查地區(qū)由塔布地區(qū)工作委員會設立了加查、拉綏兩個辦事處。1959年5月,按照西藏工委的統(tǒng)一部署,將原屬西藏地方政府的加查、拉綏兩宗合并成立加查縣,歸劃山南地區(qū)領轄。同年正式成立加查縣人民政府及相應的下屬行政機構,縣治所在地為安繞鄉(xiāng)仲巴村。 2016年2月,山南撤地設市,加查縣屬山南市管轄。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加查縣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游,縣政區(qū)分布于雅魯藏布江南北兩岸。其東、北與林芝市的朗縣、工布江達縣接壤;西接桑日、曲松兩縣;南與隆子縣毗鄰。行政區(qū)域面積為4430平方千米。政區(qū)東西最大距離88.2公里,南北最大距102.2公里。
地形地貌 加查縣地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與喜馬拉雅山大地構造單元之陷凹地帶,地貌區(qū)域為藏南谷地。地貌區(qū)劃為喜瑪拉雅高山亞區(qū)多河流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全縣平均海拔約4000米,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海拔在3100米-3500米之間,縣城所在地安繞鎮(zhèn)仲巴街海拔為3240米。由于第三紀以來地殼的強烈隆起和抬升,現(xiàn)代河流的下切侵蝕作用,全縣境內地勢高聳、重巒疊障,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80座。河流深切,地形復雜多樣,大地貌為高山與深切峽谷的混合型?偟貏菽媳备摺⒅虚g低。
氣候 加查縣屬于屬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型氣候區(qū),光照充足,輻射強,日溫差大,雨季集中,冬春季干燥多風。年均氣溫8.9℃,年日照2750小時,年均降水492.7毫米,集中在5月,占全年降水量的93%,無霜期149天。自然災害主要有洪水、冰雹、霜凍、干旱、病蟲害等,其中洪水是主要的自然災害。冰雹年均3次,集中在7~8月。
水文 加查是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區(qū)一個多水系、多湖泊分布的縣,主要湖泊有拉姆拉錯、雍錯、江斯拉錯等大小湖泊160個,面積較小,多系滑坡、泥石流、洪積及山崩等物質堵塞河谷而形成的堰塞湖。
【交通運輸】
林邛公路為加查縣主要干線公路,另有鄉(xiāng)、村公路及加查吊橋,通車里程230公里。拉林鐵路也將從這里經過。國防公路東西向橫貫縣境,順國防公路西行,距山南地區(qū)行署所在地澤當鎮(zhèn)160公里,距自治區(qū)首府拉薩市350公里。
【風景名勝】
崔久溝
崔久溝位于山南加查縣崔久鄉(xiāng)境內,是山南地區(qū)雅江北岸八大風景秀麗的溝谷之一,也是前往拉姆納錯神湖朝圣旅游的重要通道。溝谷全長不到100公里,但河水落差卻在2000 米左右。其上游為雪山、湖泊、草原風光。主要景點有拉姆納錯神湖、結羅拉雪山、那玉河谷。其中結羅拉雪山海拔5000 多米,為終年積雪的原始冰川,是崔久溝河水的主要發(fā)源地。 拉姆納錯神湖,面積1平方公里左右,形似一面頭蓋骨形的鏡子。藏語意為“懸在天上的仙女湖”,是歷代高僧大德尋找轉世靈童的觀湖圣地,也是無數(shù)善男信女探求人生命運的寶鏡。 那玉河谷則是崔久溝上游有名的牧場。崔久溝有“三圣河四圣山交匯勝地”的美稱,而且有享譽藏區(qū)的黃教重要寺廟“瓊果杰寺”;是蟲草生長的沃土,也是旅游者心中的天堂。每年夏季都會有不少游客或善男信女們由此進入神湖朝圣或觀光。特別是每年5至6月的蟲草采挖時節(jié),人流如潮。
布丹拉山
布丹拉山,是乘車往加查縣必經之路,海拔5088米,從山底到山頂?shù)沫h(huán)形公路猶如一條潔白的哈達,徐徐展開,登頂俯瞰,可飽覽藏南谷地的秀麗風光。 布丹拉山,原稱布喳拉山,傳說是蓮花生大師派烏鴉往瓊果杰寺送經書,烏鴉叨書飛到布丹拉山時非常疲勞,于是張開嘴休息,經書便散落一地。人們?yōu)榱擞涀∵@一傳說并稱其為布喳拉山,后人稱布丹拉山。
涅爾喀大瀑布
在拉綏鄉(xiāng)藏木境內,有一處非常壯觀的天然大瀑布,瀑布是雅魯藏布江江水流經此地,形成斷流,產生多級瀑布,站在山腳下仰望涅爾喀,瀑布從大石崖間飛瀉而下,落差近30米,潔白的水花飛揚四射,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閃,還呈現(xiàn)伸手可及彩虹,在瀑布不遠處有一塊油光黑亮的石頭,將雞蛋打在石頭上,幾分鐘后即熟。 受瀑布所阻,瀑布下江中魚多,過去群眾捕魚多在該石上曬干。
千年核桃樹
加查縣安繞鎮(zhèn)嘎玉附近,有兩棵生于1300多年的核桃樹,樹干粗壯,要七、八名青年男子手挽手才能環(huán)抱,仔細覷視,樹干上有形態(tài)各異的天然雕刻的花紋,栩栩如生;樹葉繁茂形狀象一把撐開的巨傘,好象一間大房子,可供30多人乘涼避雨,這棵千年核桃樹一年可產500斤核桃,每年的8、9月份,你在樹下隨手可摘成熟的核桃品嘗,悠閑而自在。 據(jù)說,這棵桃樹曾是當?shù)匕傩障驍z政上貢專用,后來聽人們說,凡是摸過這棵古樹的人都飛黃騰達。人們稱它為“幸運千年”。在加查鎮(zhèn)隴聯(lián)附近也有一棵這樣的千年古樹。
瓊果杰
瓊果杰,漢語意為"三條河四座山的交匯之地"。這三條河均發(fā)源于四周的四座神山。在宗教史和神話傳說中,這四座山都是神的化身,傳說南面的神山是班丹拉姆的頭發(fā)所化,班丹拉姆是傳說中西藏的保護神和達賴喇嘛的明妃。 瓊果杰,海拔4350米,是去圣湖必經之路。這里的人們認為:瓊果杰地呈八瓣蓮花形,天現(xiàn)如意法輪之象,是福田妙地。人們還說,這里的草原上曾盛開著十三種吉祥的花卉。
拉姆拉錯
圣湖稱“拉姆拉錯”、“拉姆”意為仙女、女神,“納”意為湖面,“拉姆納錯”相傳是西藏人民十分敬仰的班典女神寄魂湖,位于縣城東北部,距縣城約65公里。圣湖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群山環(huán)抱中的高山湖泊,形如馬蹄。 據(jù)說,圣湖能呈現(xiàn)每一個去朝拜、神湖的人未來的命運,只要虔誠地向湖中凝望,圣湖就能為朝圣者顯示出未來的各種景象。西藏歷代達賴喇嘛和班禪的轉世靈童,都是通過觀圣湖所現(xiàn)的異象確定尋訪的方向和原則的,而且該湖也是無數(shù)善男信女探求自己命運的寶鏡。 去拉姆拉錯先要到達距澤當128公里的加查縣,澤當鎮(zhèn)客運站每早8點均有發(fā)往加查縣的車,然后再從加查縣轉向北往崔久鄉(xiāng),經過約20公里的顛簸土路可以到達瓊果杰寺,這里就是去拉姆拉錯汽車可以到達的終點了,然后徒步走將近15公里的山路。瓊果杰寺附近可以租到馬一直騎到圣湖邊。
諾米村碉樓遺址
加查縣古遺址——碉樓遺址位于安繞諾米村北約0.5公里處的山脊上,該地點南側緊臨雅魯藏布江,與江面的相對高差約80米,海拔3350米。 碉樓為木、石結構建筑,墻體用片石壘砌而成并有泥漿為粘合劑。內部樓層采用木坊,圓木搭筑而面。其平面為圓角方形,西、北墻體平面為方形,南、東墻為內方外圓。墻體厚1-1.3米,高約14米。碉樓內部南北長3.5,東西寬4.8米,底屋面積16.8平方米。門道辟于北墻底屋正中、寬1米。
瓊果杰寺
瓊果杰寺是二世達賴喇嘛根敦加措于公元1509年主持修建。當初的建筑僅是祖拉康(主殿),高共五層,經堂58柱,并飾有金頂。至五世達賴時,攝政王第巴·桑結加措對該寺曾予以擴建,形成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的龐大建筑群。瓊果杰寺大門外,立有“瓊果杰寺志”石碑,是三世達賴時所立。在寺后山坡的瑪尼石佛龕中,供有三世達賴的腳印石;寺后門外的草地上,埋有一塊石板,極受香客尊崇,據(jù)說凝望此石可以看見使自己如愿的圖像。瓊果杰寺位于加查縣崔久鄉(xiāng),是通往神湖的必經之路。前往神湖的游客一般在此住宿,翌日清早,徒步或騎馬約需2-3小時,即到達聞名遐邇的神湖。瓊果杰寺經歷代達賴喇嘛修繕擴建,逐漸成為達賴喇嘛夏季行宮之一,有第二宮殿之譽。
達布夏珠林寺
“夏珠林”意為講經修煉的地方。公元1300年,洛桑扎巴活佛將白定寺搬遷到達布仲巴(縣城所在地),取名嘎瑪夏珠林寺。第9代活佛嘎瑪旺久多吉于公元1669年將嘎瑪夏珠林寺由原來的噶舉派改為格魯派(黃教),并正式定名為達布夏珠林寺。由此成為西藏藏傳佛教即格魯派的祖寺而出名。該寺尊奉“能仁王”神靈,并供奉有杰欽嘎瑪赤列、吉祥天姆兩位護法神。達布夏珠林寺以講經說法為主,其辯經在藏傳佛教中頗有影響。
【歷史文化】
舞蹈 加查縣縣內哲巴村居民喜跳鼓舞,藏語稱“卓”,系桑耶寺“卓”舞的一個流派。
體育運動 加查縣民族體育運動有抱石頭、賽馬、拔河等。
民間禁食 不食狗、貓肉,不食毛驢、騾馬肉。不食鴨類肉,除狗熊、馬熊的,不食其它獸類肉。除魚外不食青蛙、蛇和海生動物等類肉,除雞和野雞的,不食鳥類肉,不食老鼠等肉,除火麻草、茴茴草和野蔥等,不食其它的野菜。
重禮節(jié) 在加查縣,過去若見長輩、頭人或受尊敬的人,活佛或拜訪貴賓時,要脫帽、彎腰,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朝拜佛像或接受活佛摸頂時,要合掌躬腰,叩頭或磕頭于平輩或一般人,鞠躬只表示禮貌,帽子放在胸前,頭略低。也有合掌與鞠躬并用的,對尊敬者合掌過頭,彎腰點頭,回禮動作也相同。平民若在途中遇見頭人、活佛時,及早回避躬身道旁,脫帽低頭、吐舌,若是騎馬的平民,下馬站立路邊,若是坐在地上的,趕緊站立以示敬禮奉上哈達和見面禮。在寺廟里也有一種磕響頭的方法。不論男女老少到寺廟的經堂或佛像面前時,先合掌連拱三揖,然后拱腰到佛像腳下,用頭輕輕的一頂,表示誠心懺悔之意。
婚喪嫁娶 結婚:縣內青年男女都有女嫁、招婿,主要視雙方家庭勞動力而定。 加查縣喪葬方式天葬、水葬、土葬、火葬、封葬等五種,以天葬、水葬為主,間以土葬、火葬、封葬的表葬方式。
服飾 加查縣藏裝的俗裝與附近地區(qū)基本相似,但有本地特色,甚用料以綢、緞、牛皮、山羊皮、氆氌、氈毪子、呢子、化纖布等材料終縫制。男子服飾特點是盤發(fā),以紅或黑絲線加辨,盤結于頭頂,富裕者,在發(fā)辨上穿有象牙卷,耳帶金長耳環(huán)或大耳環(huán)。女子的服飾更重華麗,色彩也鮮明,都是金、 銀、銅制作的精美飾品,如花紋鐲子,變形戒子、項鏈,以各色絲線加粗、加長發(fā)辨。胸帶“嘎馬”(精細山盆,內裝護身等等)耳帶金或銀環(huán),頭帶“巴珠”,腰佩有玲瓏剔透的小腰刀以及銀無銅幣和用銀片裝飾的腰帶等。
【地方特產】
加查核桃 加查縣盛產核桃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品種主要有酥油核桃、麻雀核桃、鐵核桃等10余種,以其皮薄、個大、肉嫩、肉滿、肉質香醇甜潤而著稱,是歷代達賴喇嘛和達官顯貴的貢品。據(jù)測定加查核桃含油率64-80%,粗蛋白11.3-17.1%,既可食用,又可補腦健身,是優(yōu)良干果和重要的中藥材,同時核桃木材質細膩堅實,紋理美觀,是軍工和高級家具用材,根深葉茂壽命長,又是綠化山區(qū)、庭院和道路的好樹種。
花椒 加查花椒主要有半紅花椒(又稱朗縣花椒)、紅花椒(又稱本地花椒)和內地引進的花椒三種,主要產于安繞、加查、冷達等干熱河谷地帶,由于加查縣氣溫晝夜溫差大、兩水適中,所戶花椒穩(wěn)大粒多,個大均勻,皮厚籽小,色澤鮮艷,香味濃郁,麻味重而回味長久,是藏東南的優(yōu)質花椒,但生產規(guī)模不大,年產量1.9萬斤左右。 加查縣“七山一水三分舊”的地理地貌,特征相對突出,共有大小荒壩16個,隨著規(guī)模較大的8個大荒壩的陸續(xù)開發(fā),為加查花椒生產發(fā)展奠定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加查冬蟲夏草 加查縣的冬蟲夏草(俗稱蟲草)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品種之一,產于壩、催久兩鄉(xiāng)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線之上,年產量3000斤左右。蟲草是蝙蝠蛾幼蟲草經蟲草菌感染,由雪水、奇寒冷天氣、凈土滋育而成的冬天呈蟲形。夏天呈草狀的純天然藥品,滋陰壯陽,是集醫(yī)病、滋補多種功效于一體的佳品。 在加查,5、6月份是采挖蟲草的最佳時機,6月份下旬至7月份是市場交易的高峰期,每斤售價18000元至22000元。加查縣蟲草業(yè)已建設有規(guī)范的交易市場,但僅限于原產品直接交易尚未有經過加工處理。
【榮譽稱號】
2022年4月,共青團加查縣委員會被擬推薦為2021年度“西藏自治區(qū)五四紅旗團委”,并予以公示。 2023年12月15日,經世界紀錄認證(WRCA)官方人員現(xiàn)場審核,加查縣被認證為“世界最大規(guī)模的千年核桃林”。
|